2001年10月,朝阳集团利用国庆期间,组织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前往上海蔬菜公司下属批发市场进行参观考察,同行在改革改制、市场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博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叹。一旁,静静地安放的一台电子秤样品,吸引了众人的视线,能否在朝阳、锡澄市场推广电子秤,确保计量精度,提升市场品位,这一灵念在总经理的脑海中闪过,心有灵犀的技术人员立即记录下电子秤的生产厂家、技术指标、联系方法。
回到无锡,公司经营班子立即讨论市场系统升级事宜,并落实由朝阳集团信息中心进行方案的研究制定。信息中心迅速作出反应,对现场操作设备进行了选型比较,很快确定了主要目标,但当时国内电子秤生产厂家都无法提供标准通讯协议的配套仪表,不能满足交易现场实时联网的技术要求,而单纯使用电子秤,只能解决计量精度问题,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易全过程的电子化。不断的探求,不断的否定,很快一年多时间就过去了。
终于,一款可实现标准网络通讯的电子秤仪表进入了技术人员的视野,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技术人员进行了紧张的模拟软件与仪表的传输开发。为了编写应用程序,公司技术人员和电子秤厂家的技术人员多次往来磨合,并最终成功地完成了设备及底层软件的定型。
初步技术方案确定以后,朝阳股份公司通过董事会郑重决策,依靠自身的经济实力,不等政府支持,自行投资实施交易系统的升级。其中以分布式现场布点、网络电子秤、电子货币成交为新系统的重要特征。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结合锡澄果菜市场扩建农产品大市场的的有利契机,率先在锡澄市场实施新系统改造。
2002年,盛夏,锡澄市场二架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钢结构交易大棚拔地而起,与此同时,一场电子交易系统的全面升级改造攻坚战也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
网络结构错纵复杂,人员素质急待提高,交易环境尚不完美,实施结果难以预料……
欲知锡澄市场在实施新系统改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敬请关注:
朝阳农产品市场现代化的探索之路——(3)
|